在一些官網找到關於「胎兒大小」的相關文章:(文末皆有備註來源)

 

台安醫院

文:婦產科 唐定太 醫師

 

  在產檢時準媽媽們最常問到的問題就是[我的孩子現在有多大?],其實若能在懷孕初期時正確評估預產期,那麼日後對胎兒的生長大小,就能有明確的判斷。

  在產科臨床上,醫師最常聽到產婦的問題,不外乎是[我的寶寶是否有異常]或者是[寶寶的大小是否足夠] ,今天我就胎兒大小的問題給準媽媽們一些觀念,希望在整個懷孕過程中,能夠減少一些焦慮和不安。

 

※預產期是寶寶生長大小的判斷依據
  一般而言,在懷孕的最初三個月,寶寶的生長是最不受外界環境及母親營養的影響他有一定的生長速率,因此若有經超音波估算出的懷孕週數小於臨床上的懷孕週數時,他所代表的意義,並非是胎兒生長差了,而是受孕的時機比標準28天的月經受孕日晚了。當週數差至2週以上時,醫師會以超音波重新估算出預產期,作為以後寶寶的生長依據。

  在臨床上,我常碰到一些產婦,早期懷孕在別處檢查或沒有產檢,等到中期或懷孕後期來到我的門診,經超音波測量,發現有3-4週以上的差距,若是有經驗的醫生,一定會先確定他的預產期是否正確,因為若初期的生長沒先正確的評估過,那麼中期及後期發現有超音波週數和臨床週數差3週以上時,那麼要確定寶寶是否小了,將更難以判斷,因為在懷孕中後期寶寶的發育,會受到胎兒本身染色體異常、母體營養及胎盤、臍帶血流的影響。

  因此一個稱職的產科醫師,在初期懷孕時,一定要正確評估預產期,以便日後對寶寶的生長,是大是小,才能有明確的判斷。

懷孕中期不需大補特補
  在懷孕中期(14週-28週),胎兒的生長,一般而言,經由精確的超音波評估,可以準確的估算出胎兒的頭徑(BPD)腹圍(AC)股骨徑(FL)。而評估寶寶是否有生長遲緩,通常只要早期懷孕時,預產期有經過正確評估過,可經由超音波做正確的診斷。

  在此時期胎兒生長發育受母親營養的影響不是很大,若有嚴重的胎兒生長滯緩,通常是代表胎兒有嚴重的染色體異常,此外,像有些母親深怕寶寶營養不夠,大補特補,結果胎兒大沒多少,而媽媽身上增添許多斤兩,留下體重過重的後遺症,因此準媽媽在此時,應維持均衡的營養,而非大量熱量(卡路理)的攝取

※懷孕末期飲食適度節制
  到了懷孕後期(29-40週),胎兒的生長將是非常的快速,一般來說在28週時,胎兒標準體重是1100公克;在30週時約1500公克;在32週時約1900公克;在34週時2300公克;在36週時約2700公克。因此在懷孕36週時,以超音波做胎兒體重的評估,若評估超過2500公克
時,表示你的寶寶出生時體重將不會太小。


此時準媽媽將需要做適度的飲食節制及多運動,避免大量卡路里的攝取,像甜的、脂肪性的食物攝取要特別留意,否則稍不留意,胎兒體重就會如吹氣球般急速膨脹,當胎兒太重媽媽生寶寶時,會很容易發生難產,增加剖腹產及真空吸引生產的機會。

※父母體型對胎兒大小也有影響
  中國胎兒在40週出生時體重,男嬰體重中間值(50Perceutile)是3420公克,女嬰體重中間值(50Perceutile)是3294公克,一般來說,胎兒的體重跟父母的體型也有一些正相關,父母體型高大的,嬰兒的體重通常也較大,或者雖然父母親體型嬌小(身高小於153公分) ,但因為營養太好、缺乏運動,就容易生個過大的寶寶,如此一來難產的比率就比大個頭的母親高的多,剖腹產的比率也增加。

  還有母親若有糖尿病或懷孕中引起的葡萄糖代謝異常(妊娠糖尿病)時,也很容易養出大寶寶,因此若在懷孕中有此類疾病的母親,在懷孕時,熱量的控制需經營養師設計,血糖需經常監測,若飲食控制不當時,甚至需胰島素注射來控制血糖,熱量若能經嚴謹成功的控制血糖而適量,則胎兒的體重,將可和一般胎兒相差無幾。

※胎兒生長的測量方式及誤差
  在懷孕後期,胎兒的生長受許多因素影響,對於胎兒生長的評估,重點是放在胎兒生長遲緩的偵測,然而測量的方法不外乎超音波及恥骨宮底徑的測量,若是在有超音波儀器的診所或醫院,經仔細測量胎兒的體重,大多生長遲緩的胎兒可被發現,若經由恥骨宮底徑的測量評估胎兒生長情形時,一般而言,生長過慢的胎兒亦可被發現,但測量時需特別注意羊水多少及胎位方式與母親皮下脂肪的厚度,因為這些都可能造成測量的誤差。

  一般而言,胎兒評估體重的誤差約百分之十至十五,特別是在預測胎兒出生時的體重,常會造成一些準父母的疑問,然而預估體重的差異,只要在合理誤差內,應該都是被接受的,除非差距太大,例如說:評估有3300公克的體重,出生後小於2500或大於4000公克,那麼誤差就大了些,如太輕、小於2500公克或太重、大於4000公克,不然它們之間的差異實在不大,不需特別在意。

  然而評估出生時的體重,胎兒會有過小及羊水過少的情況時,在生產時就要特別小心發生胎兒窘迫的現象,因為羊水少,子宮收縮時,會造成臍帶壓迫而有胎兒窘迫的情況,若程度嚴重時,則需施行剖腹生產來娩出胎兒,但如果產前評估胎兒過大,在生產過程有產程遲滯現象或引產困難時,皆可提供產科醫師判斷,是否需提早施行剖腹生產,以減少母親不必要的待產辛勞。

※評估胎兒生長遲緩的新方法
  最後,我再提出一種新的評估胎兒生長遲緩的方法,也就是用彩色都卜勒超音波來測量臍帶血流波型,來判斷是否因胎盤功能不良而導致生長遲緩,像一些羊水過少或有高血壓的孕婦,都可藉此方式評估胎兒臍帶血流供應是否正常。若有胎盤功能異常時,可藉由靜脈輸液增加血管內體液,及臥床休息增加胎盤血流量的供應,而改善胎兒遲緩的現象。

※超音波對胎兒生長評估功效大
  至此,以臨床的應用而言,超音波對產科上胎兒的生長評估是非常重要的,若是產科門診有超音波立即檢查,的確可增加產科醫師及產婦的安全感,減少一些臨床上判斷錯誤的機會,因此,在此我提出在36週時,給予一次超音波體重評估的建議,若有超過2500公克以上時,則開始飲食控制、多運動,減少最後一個月胎兒體重的增加,及降低生產時的困難。若小於2000公克時,可能需小心評估胎盤功能及住院做靜脈輸液,補充熱量及充分臥床休息,以快速增加胎兒體重。

希望本篇簡單的觀念,可帶給所有將為人父母的準爸爸、準媽媽,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多一些了解。

 

來源:http://www.tai-an.com.tw/know/know1_02.asp?kid=17

 


 

胎兒篇 - 胎兒大小

胎兒大小有偏差!
在產檢時,有些媽媽會聽到醫生說BB「偏大」或者「偏小」之類的說話,不了解狀況的媽媽難免有些擔心,到底為什麼BB會偏大或是偏小,這對孩子會有影響嗎?其實,胎兒在子宮裡的成長是時刻在變化的,媽媽不必太擔心,現在就了解一下偏大、偏小是怎麼回事吧!

測量胎兒大小的方法
胎兒的大小是怎麼來測量的呢?根據媽媽的肚子大小,還是其他方式? 其實瞭解胎兒大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皮尺測量子宮底高度,而較客觀準確的方法是通過BB超聲波測量的胎兒的大小而定。
超測量妊娠的任何周數,都可以通過B超測量BB各部分的長度和周長,然後根據這些資料來推算體重。胎兒的大小在14~15周之前多用「釐米」表示,之後用「克」表示。

測量的指標包括以下幾個:
頭臀徑(CRL):從胎兒頭部到臀部的長度,又稱為“頭臀長”。妊娠8~14周的這個期間,每個胎兒發育狀況還沒有太大差異,因此醫生往往通過測量CRL來推算預產日。
雙頂徑(BPD):為胎兒頭部兩頂骨隆突間的距離。妊娠15周後BPD成為判斷胎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指標之一。
股骨長(FL):胎兒的大腿骨的長度,又稱為“大腿骨長”。大腿骨是指大腿根部到膝部的長度。 FL與BPD一樣是檢查胎兒的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
腹圍(AC): 通過超聲可以測量出胎兒的腹圍。胎兒腹圍是妊娠晚期評價胎兒發育狀況的最佳指標。

計算預產期
妊娠14周以前,測定胎兒頭臀徑(CRL)來判斷預產期,因為14周以內胎兒的發育個人差異很小,可以根據CRL來計算和核對預產期,簡單的估算方法是:CRL(cm)+6.5=孕齡(周)。所以8~14周的超聲很重要。如果排卵期或者受精時間有誤的話,按照月經週期推算的預產期就不準確,但是只要有該時段的超聲進行核對的話,可以準確的判斷預產期。如果錯過這個時機的超聲檢查,其他時段的超聲結果雖然也可以判斷胎兒的大小,但用來計算或核對預產期就沒有那麼準確了。

寶寶的成長是不斷變化
1.推測體重會有誤差
2.出生體重和推測的胎兒體重不同的情況也是常有的。由於超聲測量存在小的誤差,所以由此計算出的胎重是估計的重量,與實際的重量有一些出入,所以稱之為“估重”,但已經可以讓我們瞭解到胎兒發育的基本狀況。
3.發育速度發生變化有的
有些在一開始被認為是“偏小”,可是在後期長得很快,反而變成“偏大”了,也有相反的例子。胎兒的大小會受到當時營養狀態的影響。所以一次被說是「偏大」或者「偏小」,也不必過於擔心。定期檢查觀察今後成長曲線的變化才能正確判斷胎兒的大小是否正常。

甚麼因素決定胎兒大小
有些媽媽體型很小,但BB偏大,有些體型大的媽媽反而BB偏小,究竟BB為什麼會偏大、偏小呢?

遺傳
胎兒的大小,會受到父母體型的影響,“母大子肥”就是這個道理,這是遺傳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媽媽或爸爸身材高大,生出來的BB的頭就很可能比較大。爸爸、媽媽比較瘦小,生下來的BB可能就比較小。

孕期飲食
孕期的飲食會影響媽媽的體重,自然而然就會影響到胎兒的大小。在飲食上,吃得太多的話,和體重增加有直接關係,胎兒也當然會變大。如果因為吃得過量而引起妊娠期疾病的話反而會影響到胎兒的正常生長。另外,鹽分的過量攝取、高熱量食品的大量食用等等都會導致子宮內環境的惡化,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將來BB出現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

孕婦體重
孕婦的體重增加對胎兒體重的影響。如果準媽媽是因為暴飲暴食或運動不足等導致的體重增加,不但會影響孕婦自身,還會影響胎兒。

貼士 體重管理前參考BMI指數
孕期進行科學的體重管理非常必要。妊娠前的BMI(體重指數)偏低的人,如果不增加一定的體重,就會營養不良,導致胎兒生長不良。所以偏瘦的在孕媽咪不要過度節制飲食來控制體重增加。而對於BMI高的人,則需要對體重進行比較嚴格的控制,放任體重不斷增加,胎兒可能會有長得過大的傾向。

胎兒性別
在一般情況下,男BB會比女BB略大一些。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男孩的骨骼框架一般來說就要比女孩略大一些。但並不是絕對的,只是一般的規律。

胎兒疾病
胎兒的疾病也會影響到生長發育。如果胎兒患有先天性疾病,發生子宮內胎兒發育遲緩現象增多。假如在妊娠第20周左右,胎兒器官結構發育出現問題,應該引起重視,此時就應該通過BB超聲波對胎兒的發育和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和評估。

生活習慣
吸煙與飲酒都會導致子宮內環境的惡化,孕婦吸煙時會損傷到體內的血管,影響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傳輸,從而對胎兒的正常發育產生不良後果,甚至有可能會導致子宮內胎兒發育遲緩,導致低體重兒的出生。所以,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一定要戒除。

來源:http://www.meadjohnson.com.hk/learning_development/milestones/pregnancy_2_7

 

*影響胎兒大小危險因子調查(2)

Part4胎兒太小時

原因:造成胎兒長得太小的原因,有媽咪本身的生理問題,也有孕期的不良習慣造成;然而胎兒本身也可能有一些不利生長的原因存在,導致長不大。

 

媽咪問題

1.先天體質:媽咪本身比較嬌小,肚子裡的寶寶自然就小,所以只要胎兒依正常曲線在成長,不需太過擔心。

2.媽咪體重增加不足或營養不良。

3.高齡產婦:年紀太大,胎盤較容易老化而影響胎兒生長。 

4.病態型因素:排除種族以及媽咪本身體型較小等先天因素,可歸納出幾個造成胎兒體型過小的主要原因: 

‧妊娠毒血症(妊娠高血壓):第一胎、孕婦本身太年輕或大於35歲、有妊娠高血壓家族史、有原發性高血壓、多胞胎、糖尿病、腎病變及血管疾病等都是高危險群。

  

妊娠毒血症很容易造成胎兒生長遲滯,所以必須由醫師診斷是否要以藥物控制血壓,並定期接受胎兒評估與追蹤;同時建議媽咪在家要每天測量血壓。

 

‧子癲前症:懷孕20週以後出現高血壓,並同時合併有蛋白尿或水腫症狀其中之一。

 

‧先天性心臟疾病:邱宗鴻醫師表示,如果是因心臟病造成胎兒過小,要先評估媽咪是屬於哪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有些會造成肺動脈高血壓,除了胎兒成長可能受阻,還可能危及性命。建議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婦女,應該在懷孕前做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功能等檢查,以評估懷孕後可能發生的風險。

 

‧子宮結構異常:例如子宮中隔、子宮頸閉鎖不全很容易造成早產,建議做陰道超音波檢查,看雙子宮及子宮頸口擴張情形,再評估是否做縫合術以降低早產發生機會。

 

‧貧血、地中海型貧血:邱宗鴻醫師指出,長期性貧血可能導致胎兒營養不良,而且貧血孕媽咪攜氧量不足,也會引起胎兒生長落後。如果屬地中海型貧血,除非是嚴重型,否則發生貧血現象並不多,此外,地中海型貧血的媽咪本身雖是帶因者,但仍無礙於血色素功能,也少有貧血症狀,所以補充鐵劑意義並不大。

 

‧自體免疫系統問題:例如孕媽咪有紅斑性狼瘡,則會增加流產、早產機率。

 

‧抽菸: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委員、馬偕醫院婦產科徐金源醫師表示,抽菸會使胎盤鈣化,阻礙胎兒成長,甚至導致胎死腹中。

 

‧吸毒:吸毒者飲食、作息往往不正常,國內孕婦吸毒案例雖然較少,但也因此容易在臨床中失去警覺性。

 

‧高山症:長期居住在高山容易攜氧不足,影響胎兒生長,不過國內極少有類似案例。 

  

邱宗鴻醫師強調,許多內科疾病必須在懷孕前做好控制,再計畫懷孕,例如甲狀腺亢進應該先監測甲狀腺功能,服藥一段時間把亢進功能壓制在正常範圍再懷孕;紅斑性狼瘡如果處於復發階段就不適合懷孕,必須先控制好疾病。

 

胎兒問題

1.多胞胎:胎數越多,體重越小。

2.雙胞胎輸血症候群:同卵雙胞胎發生不平衡的血流交通,使得其中一個胎兒可能血液太多,另一個胎兒血太少,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性命。目前國內已有採用雷射治療,將連結兩個胎兒的異常血管燒斷的成功案例。

3.胎盤異常:包括胎盤早期剝離會使功能變差,影響胎兒營養攝取;前置胎盤會出現早產,一旦發生前置胎盤,建議給予安胎,並採用剖腹生產。

4.臍帶打結:臍帶打結可能影響臍帶血流,防礙胎兒生長。

5.胎內感染;造成早期破水,此機率相當低。

6.先天發育異常、染色體異常。 

 

四成過小寶寶需盡早發現並解決

林珮瑩醫師表示,在胎兒過小的因素中,遺傳自父母,先天屬於「小不點」的寶寶約佔40%;另外20%是因為染色體異常(第18對染色體多一套)、環境因素(如媽咪酗酒、因感染巨細胞病毒影響胎兒成長等)所造成。還有40%的過小胎兒因存在有相當高的風險,需提早診斷才可以降低甚至預防死亡的風險,故必須及早發現問題,並想辦法解決。

  

必要時加做高層次超音波、羊膜穿刺

第一次產檢除確定週數外,從家族病史、健康病史調查,可初步找出一些危險因子,而產檢時的超音波檢查,可發現胎兒太小、畸形、羊水太少或胎盤異常等問題,一旦發現異常,必須做更深入檢查,例如懷疑有染色體異常時,建議做羊膜穿刺,或額外再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林顯明醫師也強調,胎兒有異常時必須做超音波檢查,看是否羊水不足、胎兒心跳不好或胎盤養份不夠,這些都會影響胎兒的成長,媽咪本身也要注意胎動是否明顯減少,飲食方面要以均衡為主,不過現在營養不良的案例可說少之又少。 

  

早期頭、肚子、大腿都小,較擔心染色體異常

林珮瑩醫師表示,在產檢做超音波測量時,會發現染色體異常的寶寶,其頭圍、腹圍和腿骨三項數值都比較小,如果懷孕越早期就發現每一項檢查數字都偏小,就要尋求原因;若只有腹圍太大或太小,比較要懷疑的是因媽咪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所造成。


一旦發現腹圍較小,可進一步測羊水的量,胎兒如果營養不良,小便會減少,羊水量自然就少。有些醫師會利用子宮動脈血流檢查,診斷媽咪是否有慢性高血壓或子癲前症等疾病。 

  

胎兒太小的另一個風險~早產

胎兒太小早產機會會升高,懷孕20~36週分娩就稱為早產,寶寶出生體重若低於2500公克為低體重;體重少於1500公克,稱為極低體重,出生體重愈輕,寶寶面臨的問題愈多。 

 

早產寶寶問題多

依據統計資料顯示,約有一半以上的極低體重早產兒需要靠呼吸器維持呼吸;而其他早產兒會有合併症,例如:高黃疸血症、敗血症、呼吸道疾病、顱內出血所遺留的神經傷害及腦性麻痺等,對孩子的健康以及家庭負擔造成極大影響。 

  

哪些屬早產高危險群?

徐金源醫師表示,媽咪營養不良、妊娠毒血症、貧血、多胞胎、胎盤異常等,都會增加早產機會,而承受太大壓力(如上大夜班媽咪)、曾經有過早產,以及高齡、太年輕孕婦,也都是早產的高危險群。此外,孕媽咪子宮頸閉鎖不全、陰道感染等,也會增加早產機率。

 

早產是可以預防的嗎?

孕媽咪如果經醫師檢查評估,預期會發生早產時(例如雙胞胎、胎盤功能不好、胎兒一段時間呈現成長停滯現象等),可施打類固醇促進胎兒肺泡成熟,林珮瑩醫師表示,醫師通常會在懷孕34週前打一次,以促進胎兒肺泡成熟、降低早產兒死亡率、降低呼吸窘迫症候群以及顱內出血的機率,約可減少發生這些危險三成至一半的機會。

    

至於發生早產的原因目前並不清楚,也沒有有效的預防方法,林顯明醫師表示,如果孕媽咪屬於早產的高危險群,如第一胎早產,第二胎就要特別小心,有任何異常必須就醫治療,包括子宮頸閉鎖不全可採縫合手術,陰道感染可予以藥物治療。

  

徐金源醫師則特別提醒孕媽咪要確實配合產檢、多休息,並且注意是否有子宮收縮情形,如果子宮變硬,出現持續且規律的陣痛,則需要立即就醫。 

 

早產有哪些跡象?

‧早產陣痛:每小時有5~6次以上,即每10分鐘有1次以上的子宮收縮。如不及時就醫,子宮頸將會變薄、擴張而導致早產分娩。

‧如月經來時的腹痛及腫脹。

‧持續下背酸痛或腰酸。

‧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夾雜紅色血絲。

‧腹部有下墜感或陰道有壓迫感。

‧持續不斷的腹瀉及腸絞痛。

‧陰道流出清澈透明的水漾液體。

‧胎動次數較平常減少一半以上。 

  

胎兒過小,剖腹產機會高

而除了早產之外,胎兒過小也要擔心剖腹產機會升高,例如寶寶因營養不良或子宮擠壓造成心跳下降時,有可能要緊急剖腹產。 

  

降低早產,媽咪該怎麼做?

‧懷孕前:改善生活型態

如戒菸、酒、藥物,改善營養狀況及衛生習慣,避免工作過勞,保持心情愉快,儘量在適當年齡懷孕,避免生殖系統的傷害,如感染、人工流產等。 

 

‧懷孕後:建立正確認知

1.配合醫囑,確實做好產前檢查,透過產檢及病史評估,作早產高危險因子判定,並加以因應及重視。

 

2.維持正常的妊娠時間,儘量延長胎兒在子宮內成長的時間,發現早產徵象,立即就醫,並與醫師配合,妥善處理安胎及早期破水的問題。越早發現並診治,安胎成功的機會就越大。 

  

評估有早產可能,媽咪該怎麼做?

1.選擇適當的醫院生產

萬一早產無法避免,儘量前往有新生兒加護中心的醫院生產,如果等到早產兒出生再轉送,很容易因後送而造成體溫降低、呼吸窘迫等問題,進而產生日後的併發症。

 

2.隨時注意早產的徵象

每天固定2~3次以手接觸子宮,注意每小時收縮、變硬的次數,懷孕30週以前每小時約3次以下;30週以後每小時大約4次以下,如超過這個標準,必須臥床休息,並適度補充水份,若仍無改善,要立即就醫。

 

3.不正常出血、破水、妊娠併發症等,要立即就醫

早產的發生有一半原因不明,所以經評估為高危險群者,並非一定會早產,而經評估不是高危險群者,也不表示一定不會早產。因此,懷孕中的婦女,都必須注意早產徵象,儘量避免早產的發生。 

  

媽咪的衛教很重要

只有因媽咪本身飲食、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胎兒過小,才有辦法藉由媽咪本身的改變,來減少胎兒過小問題的發生,而像是染色體異常、慢性疾病或病毒感染等,只能交由醫師做診治。 

  

林珮瑩醫師指出,懷孕後,媽咪必須建立正確的觀念與習慣,例如有抽菸、酗酒習慣甚至吸毒的孕媽咪,應該立即去除這些不良習慣;高危險群孕媽咪盡量避免到處跑;外食孕媽咪應重視均衡營養攝取,若長期外食造成營養不均,建議每天補充綜合維他命,並多攝取葉酸、鈣、鐵等營養素。葉酸可預防寶寶神經管缺損造成無腦兒,媽咪必須從未懷孕前3個月就開始補充;懷孕中後期補充鈣,可加強胎兒骨骼發育;鐵的補充則能夠避免媽咪貧血。 

  

Part5媽咪怎麼吃對胎兒最好?

馬偕醫院營養師徐于淑表示,避免胎兒過大或過小,孕媽咪要怎麼吃,必須看胎兒體重到底大多少或小多少。 

  

孕期不可隨意進行節食

孕媽咪經超音波檢查若發現胎兒太大,可能有妊娠糖尿病等疾病方面的風險,這時候最重要是疾病的處置,例如糖尿病孕婦重點要放在血糖的控制。因此,除非問題單純出在體重增加太多,否則不能因胎兒太大而隨意進行節食,且必須經醫師或營養師建議,調整飲食型態。

 

胎兒太大準媽咪怎麼吃?

1.孕媽咪每天測量體重,只要體重依照正常速度增加即可。

2.懷孕期間絕對不能進行減肥,假如體重增加太多,原本建議孕婦需增加300大卡熱量攝取的部分可以去除。 

  

胎兒太小若為疾病因素,再怎麼狂吃也沒用

若胎兒太小,要先找出原因,若是因胚胎異常、胎盤或臍帶出問題,必須先由醫師找出癥結再做處理,否則只是一味狂吃,是不會有起色的,排除這些疾病問題之後,再從飲食方面著手。 

 

胎兒太小的飲食建議

1.如果純粹因飲食造成胎兒太小,原則上還是以均衡的飲食攝取為主,另外再加強蛋白質補充,如多吃點肉魚豆蛋類等食物。

2.媽咪可以額外補充營養品,讓營養攝取更均衡,例如正常飲食之外,每天再喝1~2 罐的均衡營養品。

3.衛生署建議懷孕婦女在第二、三期懷孕階段,需再多攝取300卡熱量及10克蛋白質,此時只需多喝1.5杯(350㏄)牛奶,或吃1.5兩的肉,再加半碗的飯就能達到。

來源:http://info.babyhome.com.tw/info/women/pregnant/article/3260

 

 

 

胎兒會不會太大或太小?

嬰兒與母親 2月號 NO.448

採訪撰文/湯佳珮
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沈孟勳
攝影/老麥攝影(02-23215070)
梳化/陳瑄娸
model/李佳羽

「快生產了,我的肚子還這麼小,胎兒會不會過小?」
「幾週時,胎兒通常體重幾公克、身長幾公分?」
「為什麼我的肚子比別人的大,這樣胎兒會不會過大?」
「肚子多大才算是正常?」
其實肚子大小與胎兒大小沒有絕對的關係,
孕媽咪不用過於擔心喔!

 

 

肚子大小與胎兒大小的關係
許多孕婦會用肚子大小來評估胎兒大小,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肚子大小經常與孕婦本身的體型有關,有些人身材比較豐腴、有些人容易藏肚;另外有些人的身材嬌小,肚子相較之下看起來就會比較大一點,因此肚子大小其實是很主觀的看法,不一定準確,更無法完全代表胎兒的大小

除了孕婦本身身材胖瘦之外,肚子大小可能會因為羊水過多或過少、是否懷多胞胎、有沒有子宮肌瘤、肚子是否容易脹氣…等因素有關,胎兒大小只是其中一個可能的成因而已。
 
 
胎兒怎樣算太大?怎樣算太小?
沈孟勳醫師表示,胎兒大小若在標準值範圍的90%以上可能是太大;若在標準值的10%以下可能會太小,這個標準值會由醫師來評估並於產檢時告知孕婦;此外,也可以藉由以下平均數值表格,來看看自己的週數與胎兒大小是否適中。
 
 
胎兒大小對應週數的平均數值?
我的胎兒大小正常嗎?可以參考以下胎兒身長與重量的平均數值作為參考:

 

週數 胎兒的長度(單位:公分) 胎兒的重量(單位:公克)
8
1.6 1
9
2.3 2
10
3.1 4
11
4.1 7
12
5.4 14
13
7.4 23
14
8.7 43
15
10.1 70
16
11.6 100
17
13 140
18
14.2 190
19
15.3(以上為頭臀長)
240
20
16.4(頭臀長);25.6(頭腳長)
300

 

 

 

週數 胎兒的長度(單位:公分) 胎兒的重量(單位:公克)
21
26.7(以下為頭腳長)
360
22
27.8 430
23
28.9 501
24
30 600
25
34.6 660
26
35.6 760
27
36.6 875
28
37.6 1005
29
38.6 1153
30
39.6 1319
31
41.4 1502
32
42.4 1702
33
43.7 1918
34
45 2146
35
46.2 2383
36
47.4 2622
37
48.6 2859
38
49.8 3083
39
50.7 3288
40
51.2 3462

 

    沈孟勳醫師表示,以上表格內容為胎兒大小對應週數的平均數值,僅供參考,仍會因人而異,請依醫師評估為準。
 
 
胎兒大小的判斷方式
24週以後,可用皮尺測量子宮底部到恥骨之間的距離,這段距離是要看產婦的肚子大小是否與週數相符合,進一步評估有無潛藏胎兒過大、過小或羊水過多等異常問題,例如24週可能是24公分、25週時為25公分…等。
 
不過這種方式經常很不準確,若想要能更準確地知道胎兒的大小,建議照超音波。超音波為非侵入性檢查與評估指標,執行時相當安全(健保僅給付整個孕期照一次超音波的費用,若想每次產檢時都測量胎兒大小,可自費照超音波,費用約450元左右,依各家醫院收費標準而有所不同。)
 
 
超音波仍可能存在著誤差
超音波可以測量胎兒的肚圍、頭長、大腿長等數值,不過仍然可能存在著誤差,尤其是第三妊娠期之後,誤差可能高達正負10%,例如超音波測量3,000公克的胎兒,誕生時的體重可能是2,700~3,300公克。週數愈大,誤差愈大。因為胎兒太大、胎頭下降,子宮內部沒有足夠空間,超音波比較沒辦法精確預測大小。
 
 
胎兒太大的成因
胎兒營養過剩、孕婦本身有糖尿病或因懷孕所引起的妊娠糖尿病…等因素,都會導致胎兒過大。
 
胎兒過大所造成的影響,則包括肩難產、產程遲滯等,誕生後可能會有巨嬰、血糖過低等問題,不得不慎。
 
 
胎兒太小的成因
胎兒過小會使胎兒的身體不健康。原因包括胎兒營養不良、孕婦體型較瘦小、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胎兒天生異常…等,皆可能導致胎兒過小另外,如果孕婦抽菸或貧血,也有造成胎兒過小的可能
 
 
胎兒太大或太小的改善方式
由於可能的成因很多,必須找出根本原因來解決問題。每次產檢都要測量體重,也可以自費照超音波來追蹤胎兒的發育變化。如果是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上一胎胎兒太大,這一胎胎兒也可能會太大,必須藉由飲食控制來解決問題(少吃高糖、高澱粉的食物,例如蛋糕),必要時應施打胰島素;如果是貧血導致胎兒過小,則要多補充富含鐵質的食物,並依據醫囑確認是否需要補充鐵劑。富含鐵質的食物很多,包括枸杞、菠菜、紅棗、櫻桃、高麗菜、金針菜、杏仁、豆類…等。
 
懷雙胞胎,也會有胎兒過大或過小的問題
倘若懷了同卵的雙胞胎,胎兒可能因共用同一個胎盤而導致血管的血流互相流通,這就是「雙胞胎輸血症候群」(簡稱TTTS)。
 
由於血流相通,其中一個胎兒的血流會較多、長得較大;另一個胎兒則是發育較差,體型較小。不過較大的胎兒反而可能因為獲得過多血量而引起心臟衰竭,死亡率較高。一旦該名胎兒死亡,他的血液也會經由胎盤傳輸給另一名胎兒,導致另一名胎兒的死亡率隨之上升,因此患有「雙胞胎輸血症候群」的胎兒必須做胎內治療,將兩人的血管阻斷,阻絕血流共用,以提升胎兒的存活率。
 
 
胎兒太大或太小的生產方式
出生時體重超過4,000公克就算是胎兒過大。超音波確認胎兒太大的話,須採剖腹產,以免造成肩難產;不過若是37週以後胎兒仍太小的話,表示子宮內部的環境不適合胎兒生長與發育,必要時應以引產來使胎兒提早誕生;如果胎兒太小,依然可以自然產。無論上一胎胎兒過大或過小,下一胎也容易有相同的問題。
 
 
孕期應注重體重控制
沈孟勳醫師表示,整個孕期體重增加控制在大約12~15公斤即可;如果原先體重的BMI值大於27的話,則孕期總體重增加必須控制在10~12公斤以內,飲食均衡。(BMI的算法為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身高的單位以公尺計算)應避免「一人吃兩人補」的想法,勉得胎兒過大,懷孕中期以後,每天只要多300大卡的食物即可。
 
 
無法由肚子的外觀來判斷胎兒的性別與狀況
「肚子尖的人生男孩,肚子圓的人生女孩」這種說法其實僅為迷信,肚子尖、圓與胎兒性別無關;另外肚子大小與胎兒大小也沒有絕對的關係;肚子偏高、偏低與是否能夠順利生產也都無關。想要盡可能掌握胎兒的健康狀況,不二法門還是定期做產檢與遵從醫師的指示。

 
 
沈孟勳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馬偕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總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不孕症科研究醫師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
 
來源: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08A534D3923CDACD
 
 
 
 

1  肚子裡的寶寶體重標準嗎?

中華民國94年8月 刊載於 媽媽寶寶雜誌
文/劉繼行 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賴宗炫

懷孕已經八個月的準媽媽,被醫生告知肚子裡的寶寶體重不足,可是明明自己的體重已經增加了十幾千克,為什麼寶寶的體重會太輕呢?准媽媽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惑:腹中寶寶的體重到底要多少才算標準呢?

測量胎兒體重的3大參數 
賴宗炫醫師表示,根據醫學界研究,懷孕中、後期胎兒的體重主要由三大參數綜合而來。
(1) 頂骨徑(BPD)
(2) 腹圍(AC)
(3) 大腿骨長度(FL)

賴宗炫醫師說明,頂骨徑並不是頭圍,而是位置約靠近太陽穴,骨頭兩側頂骨徑的長度;腹圍要測量胎兒肝臟及胃部所在同一平面的腹圍;而大腿骨在超聲波上看來,形狀則像小狗愛吃的骨頭,准媽媽們可以通過超聲波的顯示畫面仔細觀察。
這三個參數分別隨著懷孕週數而增加,因此綜合之後可以得到一個預測胎兒體重的公式。

 

  懷孕之後,準媽媽們最怕的就是餓著肚子裡的小寶寶了,擔心他們營養不良、長不大。但是在媽媽肚子裡的寶寶,要如何知道的體重是不是剛剛好呢?為了一掃準媽媽的擔憂,接下來就要為你揭開肚裡寶寶體重的疑慮!
胎兒體重標準與否要跟相同週數的胎兒相比

胎兒體重標不標準要跟同儕相比 
胎兒的體重是不是標準,是以什麼作為指標的呢?又是跟誰相比呢?婦產科主治醫師賴宗炫解釋,媽媽肚子裡寶寶的體重,是跟相同週數的胎兒相比。假設一位孕婦懷孕28周,如果想要知道她的寶寶體重是否標準,就要集合同樣懷孕28周的準媽媽們,在這一群孕婦中求出肚內胎兒體重的平均值,再來比對這位孕婦跟這個平均值相差多少,因此,懷孕的週數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平均值。

胎兒的體重與週數成正比 
然而,要把全世界不同懷孕週數的孕婦集合起來,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要估計肚子裡寶寶的體重,都採用統計的方式測量。賴宗炫醫師舉例說明,醫師利用超聲波分別測量5 000名懷孕20周、24周及28周的孕婦,測量她們肚子裡的寶寶的體重參數之後,再繪製以橫軸(X軸)為週數,縱軸(Y軸)為體重的相關曲線圖,從這張圖表中,就能很清楚地觀察到,胎兒的體重是與懷孕週數成正比的,並成正相關上升。

預設體重(EBW)=頂骨徑所佔的比重×頂骨徑(BPD)+腹圍所佔的比重×腹圍(AC)+大腿骨長度所佔的比重×大腿骨長度(FL)±15%誤差值

頂骨徑長度參考表頂骨徑長度(BPD)


 週數

 長度(毫米)

 11

 10

 15

 17

 20

 31

 25

 51

 30

 70

 35

 78

 40

 99

腹圍長度參考表腹圍長度(AC)


 週數

 長度(毫米)

 12

 57

 15

 88

 20

 141

 25

 195

 30

 244

 35

 286

 40

 316

大腿骨長度參考表大腿骨長度(FL)


 週數

 長度(毫米)

 16

 10

 20

 22

 25

 36

 30

 47

 35

 59

 40

 80

預測體重的落差範圍 
產前利用超聲波預估胎兒體重,嚴格來說是體重落點的預測,所以一定會有誤差。目前來說,合理的誤差約為估計值的±15%,假設估計的體重為2 000克,那麼胎兒的體重落點應該在1 700~2 300克,所以寶寶出生後的體重只要落在這個範圍之內,就算是估計準確。
因為測量胎兒的體重是利用參數推得的公式來計算,所以有誤差範圍和適用的週數範圍。賴宗炫醫師認為,24周以前所測出的胎兒體重,誤差其實很大,因此胎兒體重的預測曲線並不適用於24周之前的胎兒。他建議准媽媽們在懷孕中、後期再測量,因為此時才會將胎兒的體重納入評估生長發育的指標,不但有意義,結果也較為準確。

 

影響寶寶體重的9大原因 
(1) 母體身材的高矮 
孕婦的體型嬌小,胎兒很可能也比較小、比較輕,如果以套用公式所得的結果來判定胎兒體重不足,這是不正確的,必須依個體差異性而定。
(2) 胎盤的功能 
子宮內胎盤機能是否良好,也會影響胎兒體重。胎盤功能好,寶寶獲得的氧氣、養分足夠,才會長得好;反之,則有可能體重過輕。
(3) 臍帶血管的功能 
臍帶是輸送血液、養分給胎兒的重要管道,如果臍帶有問題,如打結、只有單一臍動脈,或有水囊、血腫現象,都會影響血液的輸送,也會影響寶寶的體重。
(4) 血液中的血糖高低 
適度的糖分能幫助胎兒成長,因此母體的血糖含量高,胎兒會長得較快、較大,如常見的妊娠
糖尿病會造成巨嬰,就是因為媽媽的血糖過高,帶給寶寶太多糖分所造成的。
(5) 母體本身有代謝性、高血壓疾病 
有妊娠毒血症或妊娠高血壓的孕婦,血管中阻力較大,臍動脈和胎盤功能會較差;由於血液較不易通過,所以胎兒就會長得較小,甚至會造成子宮內生長遲滯。
(6) 胎兒的胎數 
多胞胎的體重一定會比單胞胎小一點,因為媽媽的子宮一次要供應兩個或三個寶寶的成長,寶寶的體重自然就會少一些。
(7) 母體攝取養分的狀況 
孕婦必須注意維生素、葉酸、蛋白質、糖分的攝取是否足夠,避免營養不良,造成胎兒體重過輕。
(8) 母體患有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疾病 
這類孕婦所懷的胎兒通常體重也會較低。
(9) 懷孕的週數 
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肚子裡寶寶的體重也會隨之增加。

 

胎兒體重不足怎麼辦? 
賴宗炫醫師表示,利用超聲波預測胎兒體重時,只要重量相差在兩週之內,就不算體重不足;當相差值超過兩週,才算體重不足;如果相差值超過四周,就要懷疑是子宮內生長遲滯了。當胎兒體重太輕時,可以多吃些含有糖分的食物,如甘蔗汁、果汁等。不過,賴宗炫醫師強調,發現胎兒體重不足時,最好先檢查是不是胎盤或其他功能有問題,如果是因為疾病因素造成胎兒體重不足,只要控制病情,胎兒的體重自然就會跟上。

 

飲食均衡,寶寶體重才會標準 
經常有準媽媽們會覺得,自己的體重已經增加了十幾千克,寶寶的體重一定也會跟著增加。但是賴宗炫醫師表示,從臨床方面看來,懷孕早期孕婦所增加的體重,大部分是胖在自己身上,要到懷孕後期,胎兒才會吸收母體較多的養分,因此媽媽增加的體重和寶寶的體重並沒有必然的相關性。
因此,賴宗炫醫師建議懷孕的准媽媽們,懷孕初期要多補充維生素、葉酸、鐵質、鈣質,幫助胎兒發育健全;等到中期、末期,可著重增加蛋白質、氨基酸的攝取,至於油脂類並不需要額外攝取,因為日常飲食中的油脂含量已經很多,如果孕婦的體重已經過重,麵食類及果汁就要減量攝取。

有助增加胎兒體重的食物 
1. 香蕉
2. 蘋果
3. 柑橘類水果
4. 哈密瓜
5. 甘蔗汁
6. 有纖維質的蔬菜
7. 魚肉類
注意!有利尿作用,且跟許多藥物具有衝突性的葡萄柚,最好不要吃!


以上源自:賴宗炫醫師個人網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胎兒大小
    全站熱搜

    一家三口幸福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